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衬衫

打工夫妇涉嫌非法获取逾1千万条公民个人信息

2018-11-07 11:12:19
打工夫妇涉嫌非法获得逾1千万条公民个人信息 一对普通的打工仔,手里掌握着超过1000万条公民个人信息,并以此坐地生财。

在搜索引擎中,只要输入特定的关键字,例如白领、VIP、学生家长 就可发现赤裸裸的个人信息交易已经出现更加专业化的 市场细分 。

在痛斥各种骚扰电话、垃圾短信的同时,我们不禁要问: 谁在偷窥我的个人信息? 打工仔掌握千万条公民个人信息赵鹏,河南人,来北京已6年,从最初的汽车配件行业逐步转行做信函打印。

记者见到他时,由于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,赵鹏和他的妻子已成为阶下囚。

北京市丰台区公安分局的侦察员告诉记者,今年9月14日,警方接到线索,在一家写字楼里有人贩卖公民信息。

表面上这家公司经营信函打印,但在公司的电脑里我们发现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库。

侦查员说,在破解密码进入数据库后,现场的人大吃一惊。

里面密密麻麻全是个人信息,民警把自己的手机号输入数据库,居然马上就查到了自己的住址、机动车等相关信息。

赵鹏和他的妻子正是这家公司的经营者,在丰台区看守所里,他告诉记者,这些数据都来自互联网。

有的网友告诉我做这个可以赚钱,慢慢地就接触到了这些。

赵鹏称,他手中的个人信息有两大类,一种是纯粹的手机号, 就是那种像话费单子一样的,没有人名,但有手机号和话费。

是几年前的,都是北京移动的号码。

我大概花了800元钱买了一套数据,里面有1000多万个号码。

还有一种则是一些网站的会员注册信息。

比如XX通,或者一些门户网站,会员注册时要留下手机号、身份信息,他们(上线)有办法把这些弄出来。

有时候我买到的个人信息就有标注,是哪些网站的用户。

他告知记者,上线的联系方式基本以QQ为主,交易也全部通过网络完成,双方不会有任何接触。

在出售时,这些手机信息是按照话费的高低排列顺序的,赵鹏解释,话费高说明机主消费能力比较强,发广告的人愿意找这样的 客户 。

一般情况下,我一两百元卖给他们几万条到十万条,卖了10几次、二十次的样子。

赵鹏说,他购买这些个人信息的主要目的是 围客户 , 有的客户在打印信函之外,提出要这些个人信息,我能给他这些信息就能做成这笔生意。

而这些客户购买个人信息的主要目的是 发广告 , 做房地产、培训、会议行业的人需要很多。

网上个人信息交易现 市场细分 这些信息在网上都能搜到。

记者按照赵鹏的指点,在搜索引擎中键入特定的关键词,果然找到了一些相干的信息。

在一个名为 北京业主数据 的网站,公开销售 2
sql数据库入门
js教程
做ui设计好不好

推荐阅读
图文聚焦